
身為江西人的我,發現江西老表們特別愛種橘樹,也愛吃橘子,話說橘子種類,這可有不少專業理論知識呢!江西出名的橘類有贛南臍橙、南豐蜜桔、蜜柑、朱紅桔、金柑……
其實,除了前兩個品種,其他品種都是我從百度上搜到的。要說我為啥知道前兩個品種,還是因為它們太有名氣了唄,據說贛南臍橙都享譽世界了,已經是中國“地理標志產品”了,有一年團建,我們就是去的贛州,導游和我們說過贛州學院竟然還開設了臍橙研究這一門課程,你就說我們大江西的贛南臍橙有多火吧!
而說到另一個南豐蜜桔,那也是我的favorite呀!你別小瞧我們這些個小巧的蜜桔,人家身份可不輕呢,還頗有淵源呢!歷史上,它就以其金黃的果色、薄薄的果皮、嫩嫩的果肉、濃甜的香味兒聞名于海內外。早在兩千年前,南豐蜜桔就被列為貢品被進獻給皇帝的,所以南豐蜜桔也有“貢桔”的美譽。
要說江西人愛種橘樹的習慣,那可在我們公司得到了淋漓極致地印證!下班后,繞湖散步,你會發現公司后花園種滿了不同品種的橘樹,有柚子、橙子、蜜桔、柑橘、金桔、果凍橙……國慶節過后,不同種類的橘樹上被黃橙橙的果實壓得沉甸甸的,誘惑著我們忍不住想摘上幾個剝開往嘴里扔,可還沒付諸行動,嘴里就冒出一股股酸意,想想還是作罷,等它們完全成熟吧!
看著滿園的橘子類果實,我內心深處總是不由冒出糾結我許久的問題來:“橘子和桔子到底有什么不同呢?”隨后,在網上一查,原來它們并沒有不同,只是同一種水果的不同稱呼罷了,北方大都稱呼為“橘”,而南方則大都稱呼為“桔”。還有一說法,說是宋朝時期,將“橘”寫作“吉”,意在圖個吉利。但衍生到后來,覺得單個“吉”視覺看起來比較別扭,于是給“吉”字加了個木字旁,這下,音、形、意蘊全都有了。這里也不禁為我們古人先輩們點個贊哈!
然而,“橘子”和“桔子”既然是同一種水果,沒有什么區別,只是南北方民眾的叫法不一樣而已。但是為什么有“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究其原因,就是淮河以北和淮河以南兩地環境不一,同為橘樹,在兩處不同地方生長,結出來的果實形狀大小口味不盡相同,所以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做任何事的前提就是要遵循環境的決定性作用,良好的環境可以讓人學好,不好的環境可以使人變壞!
霜凍后的橘子是最甜的,剝開薄薄的一層橘皮,果肉飽滿緊實,一辦一辦果肉上稀疏地分布著白色經絡,酸酸甜甜的,是秋冬時節最美味的水果之一了。
橘肉不僅味美,其果實果皮還有很多功效呢。記得小時候,如果一有感冒跡象,奶奶就會拿個火鉗夾著橘子,在火爐旁把橘子烤熟直到散發出橘香味,去皮吃,小感冒就會奇跡般沒了。蜜桔的桔皮也還有很多神奇的作用,媽媽們喜歡將桔皮曬干收好,每逢到過年做羊肉、燒鴨、燒鵝等,總會加入幾片桔皮,燒出的羊肉、鴨肉、鵝肉味道鮮美,而且不油膩。另外,桔皮還可以晾干做成桔皮醬等美味零嘴呢。
寫著寫著,突然好想吃橘子了,口腔溢滿了酸甜味,不禁吞了吞口水,算了,不寫了,停筆吧,出去買點橘子吃,我是做不到曹操那樣,他能“望梅止渴”,我可不能“望橘生嘆”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