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煉心智 塑造堅毅品格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讀后感
- 分類:新聞中心
- 作者:華伍股份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07-15 15:26
- 訪問量:
【概要描述】翻開《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我首先想起毛澤東同志上個世紀70年代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的偉大號召,聯想到當年到陜西延川縣插隊當知青的習近平同志和許許多多生于城市長在城市的十六七歲的小青年如今成為中國社會的中流砥柱,成為家庭、社會以及各行業各領域的中堅力量。
磨煉心智 塑造堅毅品格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讀后感
【概要描述】翻開《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我首先想起毛澤東同志上個世紀70年代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的偉大號召,聯想到當年到陜西延川縣插隊當知青的習近平同志和許許多多生于城市長在城市的十六七歲的小青年如今成為中國社會的中流砥柱,成為家庭、社會以及各行業各領域的中堅力量。
- 分類:新聞中心
- 作者:華伍股份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07-15 15:26
- 訪問量:
翻開《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我首先想起毛澤東同志上個世紀70年代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的偉大號召,聯想到當年到陜西延川縣插隊當知青的習近平同志和許許多多生于城市長在城市的十六七歲的小青年如今成為中國社會的中流砥柱,成為家庭、社會以及各行業各領域的中堅力量。我認為,從主流而言,知青是不怕苦、不怕累,不計較個人得失、勇于擔當,敢于迎接困難與挑戰的一代人,是毛澤東思想培育起來的一代青年,他們胸懷“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人民群眾中間去,到火熱的基層生產勞動實踐當中去鍛煉成長”的一代熱血青年。毛主席也曾指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我覺得,毛澤東同志這一箴言,時至今日也照樣是光輝依舊。因為沒有廣大農村地區的現代化、就沒有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現代化。沒有占中國人口80%的農民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全面小康。因此,習近平同志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出自于他對中國鄉村發展歷史與現狀和中國未來實現偉大復興的前途的清晰認識,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他們響應偉大領袖的號召離開城市,走出教授書本知識的課堂,走向社會這一人生的大課堂,而且是走進在城市的燈火輝煌和舒適環境中根本無法感受和體驗的生活大課堂!其實,毛澤東主席是用這樣一種方式給這些革命事業的接班人、共產主義的接班人上了一堂真真切切的“國情教育課”。
習近平同志作為當年千千萬萬普通知青中的一個,與其他人一樣上山下鄉、插隊落戶、與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雖然艱苦但也充實,通過讀書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一面在艱苦環境中磨練自己的意志,一面汲取知識的營養和思想素養;雖然清貧但也快樂,融入當地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照樣能夠找到幸福感。這是習近平同志與別人不同的地方。
習近平同志的7年知青歲月就是他從群眾那里學習國情、社情、民情,在基層艱苦環境中歷練、打磨自己的心志從而塑造自己堅毅頑強的個性品格并形成群眾利益至上的人民情懷的一段人生軌跡。前人智慧和知識的基礎上有自己的見解,有自己的創新和升華。
總而言之,我在《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里得到了最深感悟,一個人在人生最關鍵的青年時期要做兩件事:一是讀有字之書,不斷汲取、不斷積累、不斷增強知識和思想素養;二是要讀無字之書,到社會當中,尤其是基層普通民眾當中學習鍛煉,歷練意志,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基本要領,同時找到人生努力的方向,做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所以,今天的知識青年,除了接受學院科班教育之外,到基層接受人民群眾的再教育完全是必要的。
相關新聞